<h3>北美最好吃的中餐館,一是聚集在在美國洛杉磯,二是在加拿大多倫多。作為大紐約地區(qū)的人,當(dāng)然是去多倫多解饞更方便:飛機(jī)一個半小時,還不存在時差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多倫多早些時候的中餐業(yè)興旺,歸功于九七年的香港回歸。許多港人一邊觀望五十年不變的政策,一邊紛紛移民,去北美加拿大的人數(shù)眾多。這一期的移民潮,大大開拓了多倫多的中餐館市場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繼去年秋天之后,本次利用春假,心懷再大吃大喝中式海鮮的夢想,又飛往多倫多?,F(xiàn)在記錄一下當(dāng)?shù)匦?、老華人的生活狀態(tài)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先從八十年代的老華僑說起。一些是越南難民,因為越共排華,帶著能帶走的全部身家和人一起投奔怒海。在經(jīng)歷了千難萬險,流落香港、菲律賓等中轉(zhuǎn)站之后,來到了加拿大。由政府安排去各個城市的工作崗位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有些老實人言聽計從政府的安排,在鳥不拉屎的地方安居下來,生生不息。腦子活絡(luò)的就會各處走走,看到大城市里的機(jī)會多,于是通知族內(nèi)各親戚,相繼在多倫多安居樂業(yè)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如今他們都是七、八十歲的老人,拿著政府的福利、退休安享晚年。兒女孫輩繞膝,盡享天倫之樂。一邊唾棄越共、一邊歌頌ZG, 全然忘了越共的手段是向誰學(xué)習(xí)來的。還好,他們終是記得感激加拿大收留了他們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第二代分兩類,一是從商:做貿(mào)易、做家具、做酒類等等;二是來美國做IT, 先在硅谷,現(xiàn)有好幾位都定居于洛杉磯。他們和當(dāng)?shù)匕兹送ɑ?,三代個個都生得美如畫,全是洋娃娃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另一些八十年代中、末來的留學(xué)生,全是人杰。他們不是公派留下、就是自費(fèi)留學(xué)而來。在多方比較后,把加拿大作為出國的跳板,毅然棄之投奔美帝而去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九十年代美國留學(xué)生因為政府暫時關(guān)門,也有許多人同時申請加拿大的定居。美國政府的門一開,便顧不得已經(jīng)可以在加拿大登陸,繼續(xù)申請美國綠卡。早期華人定居北美的決心可窺見一斑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九十年代移民加拿大的是技術(shù)移民,他們定居之后,也沒動移民他國的腦筋。就算與美國相比,相對來說收入高、交稅低,也懶得再動。如今二代多是高中生,隨口問孩子們會不會去美國留學(xué)?眾人(四位)竟異口同聲:"不!美國太亂了,我們的孩子們留在加拿大上本地的大學(xué)。" 倒是愛國愛得徹底,雖然對當(dāng)前執(zhí)政的自由黨萬般不滿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席間拍完合影,問:Air Drop 給大家好嗎?居然沒人知道Air Drop為何物。有人更是強(qiáng)硬表態(tài):我們加拿大人不用美國的蘋果!</h3><h3><br /></h3><h3>隔天見到表弟,不忘問他:你用什么手機(jī)?他答:Samsung. 好吧,的確不用蘋果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零幾年的時候,North York 算是好區(qū)了,鮮有人在Upper Town. 但是太古廣場的興起,是人流開始離開城內(nèi),往外走的一個開端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現(xiàn)在Markham 才是真正意義上的Chinatown ,中餐林立、競爭慘烈!可是對于我們食客來說,卻是利好的消息。中式海鮮新鮮、做法眾多、價格便宜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和老朋友相約于Markham 的餐廳 ,她是九十年代初父母來探親外祖父母,8*8綠卡留下,家庭團(tuán)聚的名義全家移民的。再次證實的確不用蘋果手機(jī),再次相信加拿大人民不準(zhǔn)備把讀高中的孩子們送去美國留學(xué)。他們相信:美國槍枝泛濫、神經(jīng)病多;加拿大安全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加拿大政府在美國類似于529的計劃上是對國民有補(bǔ)貼的,甚至可以用于留學(xué)。退休后工資的60%是基本保障,類似于美國政府工種的保障。福利的確好啊,老了要不然再考慮移民加拿大?</h3><h3><br /></h3><h3>有老人就巳置換了上海的大房子變小房子,多余的錢,在多倫多女兒家附近買了一棟房。移民過去,既住得很近可以相互照料、又不相互干擾生活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多倫多將來的移民源也似乎已經(jīng)清晰可辯:表妹的女兒今年被美國排名五十名左右的大學(xué)和UBC、多倫多大學(xué)分別錄取了,估計她多數(shù)會選擇多大的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更有土豪(土地的土,不是老土的土??)好朋友的女兒今年過去念高中,已經(jīng)在多大不遠(yuǎn)處買好了兩處公寓,這是非多大不去讀的節(jié)奏??!</h3><h3><br /></h3><h3>華人一路走來,希望代代傳承中華民族優(yōu)秀的傳統(tǒng)文化,將多倫多永久占領(lǐng)下去!</h3> <h3>到達(dá)酒店,內(nèi)有小廚房不錯</h3> <h3>街景隨拍</h3> <h3>我家的老人們,飲茶歡聚后各自回家</h3> <h3>藝術(shù)博物館</h3> <h3>奶茶煮得真好</h3> <h3>帝王蟹,一蟹多吃</h3> <h3>地標(biāo)</h3> <h3>沿岸而坐</h3> <h3>走近CN Tower</h3> <h3>水族館</h3> <h3>登高</h3> <h3>望遠(yuǎn)</h3> <h3>火車站</h3> <h3>傳說中最好吃的海鮮店,絕不可錯過</h3> <h3>St. Lawrence Market </h3> <h3>Distillery District,小資情調(diào)</h3> <h3>中國老城</h3> <h3>多倫多大學(xué),亂走一通,偶爾發(fā)現(xiàn)的</h3> <h3>Royal Ontario Museum</h3> <h3>再來次海鮮</h3> <h3>飯后茶道,在新旺角。晚上十點(diǎn),對馬路上太古廣場已全樓打烊,一片凄慘</h3> <h3>再多一瞥</h3> <h3>Pearson 國際機(jī)場</h3> <h3>加拿大冰酒。不知買哪種好,在機(jī)場買八小瓶套裝</h3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