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h3>有沒有這樣的時候,想找個人,說說心里想說的話,傾訴一下心中郁結的事,或者可以沒有顧忌的聊聊天。<br /></h3><h3><br /></h3><h3>但拿起手機,卻不知道可以聯系誰。<b>手機通訊錄里安靜地躺著幾百位聯系人,微信里靜靜潛伏著上千位朋友,但是我知道沒有一個人可以隨意打擾,</b>大家都在忙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<b>能找到一個能隨時聊天的人,真的很難。</b></h3> <h3>現在,我體會到這句話里,那種難以言說的滋味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就比如此刻的我,安靜地坐在書桌前,在飛揚的思緒中敲打著這篇文章,一個人隨意書寫著心情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<b>有的話無法與人傾訴,也不知道和誰說合適,所以就選擇放在心里讓自己糾結,久而久之就習慣了</b>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默默的消化、默默的化解,好像是成熟了,好像是一個人沒有什么戰(zhàn)勝不了的難題。</h3> <h3>或許你人緣不錯,與你認識的人很多,和你關系不錯的人也很多,你們在網絡上聊的熱火朝天,但你知道他們不能打擾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甚至你朝夕相處的家人,親密無間的戀人,你也未必想說什么就可以說什么。話到嘴邊又咽下,想著:何必把自己的煩惱多一個人承受?或者,不忍心讓身邊的人為自己憂心??傊?,心里有話口難開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<b>人長大了,那種純粹的快樂卻失去了。童言無忌,那是多么寶貴的機會</b>。因為你是孩子,因為你小不諳世事,所以你想說什么就說什么,沒有人會去計較你說的話對不對,更不會有誰會把一個孩子說的不悅耳的話放在心上。</h3> <h3><b>長大成人后,我們要為自己說的話做的事負責。</b>行為可以經過大腦思考再發(fā)生,可是"話"就偶有欠周到之處。所以有時真的就會"禍從口出"!最擰巴的是,<b>有時話說完聽者心生芥蒂,而說者不知,就這樣埋下了隱患。</b></h3><h3><br /></h3><h3>你是不是覺得一家人,說話就可以暢所欲言,心里怎么想就可以怎么說,不必要謹小慎微?</h3><h3><br /></h3><h3>殊不知,這樣是不行的,每個人考慮問題、出發(fā)角度以及處理事情的方式方法皆有不同,你以為都是你的親人,你是為對方著想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但是你忽略了一件事情,你并不了解他的想法,你用自已的想法去處理事情,有時候難免發(fā)生好心辦錯事的事情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你和家人說話都要經過大腦,遇到問題都要講究方式方法,你想找個可以隨時隨便說話的人,容易嗎?!</h3> <h3>打開手機,一個個名字翻過去,又有幾個人能讓你坦然去打擾,可以隨時隨地暢所欲言?</h3><h3><br /></h3><h3>生活中經歷的事情越多,我們想暢所欲言的愿望就越加淡泊了……</h3><h3><br /></h3><h3>有些時候,我們都是寧可在心里一千遍一萬遍地對自己訴說,也不愿跟身邊的人顯現一點點情緒。一些苦惱和煩悶,一些情緒和心境,別人不曾親身經歷,自然不能感同身受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<br /></h3><h3>理解的人也許能說些中肯寬慰的話語,敷衍的人就只說幾句套話了事,會讓你立刻后悔坦露了心跡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更有甚者,聽你傾訴的時候一臉真誠和理解,轉過身就會添油加醋滿世界傳播,唯恐天下不亂。你說,你敢輕易找個人傾訴嗎?</h3> <h3>白天的我們將自己包裹在面具之下,將真實的情緒深深隱藏起來,對再親密的人也會有顧忌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<b>我們活得越來越來越小心翼翼,也越來越孤獨,心事重重。</b>也知道應該改改,但現實就是這樣,讓你很難找到一個真正可以傾聽的人,所以多數時候,還是只能自己消化。</h3> <h3>電視劇《康熙王朝》里,康熙擁有后宮佳麗三千,可他最愛的人是容妃。他到容妃那里,最愛說的話就是:<b>"朕想和你說說話"。</b></h3><h3><br /></h3><h3>然后,把一些國事、家事傾訴一番。到后來,他不得已廢了容妃,每每郁悶時,總會自己走到容妃宮前。但是,佳人已逝,最后千古大帝,連一個說話的人也沒有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<b>你再強大,也需要一點點支持。你再平凡,也需要一點點鼓勵,需要一個懂得的眼神。人啊,都需要一個知己,知你冷暖,知你喜怒,知你悲歡。所以才有"人生得一知己足以"。</b></h3> <h3>對我而言,舒服的感情是聊起任何話題,對方都聊得下去,不是因為對方見多識廣,而是他樂于傾聽你的傾訴,無論是喜無論是悲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<b>兩個人最好的相處,是懂得你進我退和你退我進,彼此要坦誠相待,相互信任以及包容。</b><br /></h3> <h3><b>生活就像一個巨大的漏斗,年輕的時候,我們遇到的人很多,想說的話也很多,無所顧忌,可能今天會跟這個朋友無所不談,明天又和另外一個人聊得忘記時間,即使是自己再瑣碎的陳年舊事,兩人也能哈哈大笑,坦誠相待。</b></h3><h3><br /></h3><h3>后來,隨著年齡的增長,我們會慢慢發(fā)現,能聽你說話、和你說話的人越來越少,有時候有人陪你,居然都成了一種奢侈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我們自己也是把心更多的放在了家庭、工作上,對于能靜下來去傾聽別人心事的時候,也是極少了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長大了我們可能只有三兩個固定的密友,能夠在心事重重的時候出現,把他(她)當作垃圾桶,宣泄自己的負面情緒,打開心結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也可能當你某一刻想傾訴時,翻遍所有通訊錄,打過很多電話,也找不到一個。</h3> <h3>所以,人生難遇一知己,如果遇到了,愿你擁有并好好珍惜。如果暫時沒有,<b>希望你成為自己的太陽</b>?;蛘呖梢匀缥疫@般,把心事寫在紙上,然后還自己一個明朗的笑容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<b>(聲明:作者又名泰然格格。本文所有權歸作者所有,如需轉載到其他平臺,請署名作者。)</b></h3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