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h3> 畫意攝影以其唯美的繪畫風格表達人文美與自然美,一直是攝影藝術里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。自攝影術發(fā)明至今,可以說,畫意攝影一直貫穿其中,并且在攝影發(fā)展史上起了幾個里程碑的作用。</h3> <h3> 其實,意境就是一種感覺。畫意攝影中,想著畫的感覺就會呈現一幅又一幅的畫意攝影佳作。中國的攝影之父郎靜山,酷愛攝影,他是以中國繪畫的原理應用到攝影上第一人。郎靜山運用繪畫技巧與攝影暗房曝光的交替重疊,(即現在的PS的技術原理)創(chuàng)立"集錦攝影"藝術,在世界攝壇上獨樹一幟。他創(chuàng)造的畫意攝影的流派,受到眾多藝術家的贊譽。</h3><h3> 郎老是后期通過暗房技術做出的作品,但有一點就是,他前期需要拍攝(積累)大量的素材,他才能把這些圖片拼合到一起去。</h3><h3> 如果你瀏覽過大量郎老的的作品后,不難發(fā)現其實就是類似如今的ps后期合成技術,甚至有些作品在邊緣的處理上顯得有些生硬。不過郎老風格的形成和其自身經歷有關,要想學習郎老的畫意攝影的"構圖"風格,也需了解中國畫理。</h3><h3> 怎樣才能在前期拍出繪畫的感覺呢?簡單的說,就是想著畫的感覺,拍出畫的味道。所以,必須有中國畫意的構圖風格,而且要在適合的光線,遠近對比上恰到好處,才能滿足后期的制作。</h3><h3><br /></h3><h3> 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<br /></h3> <h3> 下午四點,日落的陽光斜照在湖面上,光線柔和,疑是有一層輕霧,層次分明,近處紅色的水杉樹,中景的綠樹,灰色的遠景和它們形成的倒影,就十足畫意感覺,所以后期就輕松了。</h3> <h3> 這幅也是有著色彩的差別,由右到左由暖色過度到冷色的畫意感覺。中景是孤零的幾棵水杉樹,構圖獨特協(xié)調,遠處似有煙霞的,十足中國畫風格。</h3> <h3> 漫山遍野,層林盡染,忽見光線落在透紅上,樹就是中國畫的重要要素,也適用于油畫,扣題:紅葉在深山。</h3> <h3> 無風的湖面是拍倒影的好時機,只要用光合理。拍完把它倒過來就是如此景象,本來就畫意,后期稍作修飾,充滿畫意,這又叫攝影的畫風。</h3> <h3> 樹,幾乎是國畫的靈魂,加上有橋的點綴,就是一幅山水畫,柳樹的枝葉隨風飛舞,使整個畫面充滿動感,這不是畫上去的,是自然的景觀,所以更畫風。</h3> <h3> 遠山,近樹,小橋,人物,倒影構成了一幅多層次的畫面,這些畫的基本要素的存在,后期更不是問題了,這些層次有時在作畫上并不能表現得如此淋漓盡致,有攝影這個媒介,就是一幅完美的畫意攝影。</h3> <h3> 倒影就是水墨,晴空可以增加畫面的色彩,明暗的對比,在暗中托起亮點也是國畫的特點,這幅畫意攝影做到了。</h3> <h3> 這個有點象外國的小景,原來是在市區(qū)的老公園。晨光初上,左邊順光右邊逆光,有個明暗的對比用小橋對接,還有后面的洋房襯托,好一幅油畫小品。</h3> <h3> 日落的金黃影照在橋洞和水杉上,形成一個圓弧型的走向,也算是一個S型的構圖,雖然沒有遠近的差別,但顏色層次非常豐富,象油畫?也真象了。</h3> <h3> 艷陽高照,呈現藍色的天空。在國畫的表達中是無藍色天空的,天空只能留白或淡墨掃過一絲云影,但油畫卻可以。這幅也是頗有油畫色彩的照片,美術中的朦朧就是一種如夢似幻,鏡花水月一般帶有詩意的美感,朦朧的美感是近現代繪畫流派大多都擁有的一種獨特的審美視角,所以朦朧也是一種大器。</h3> <h3> 古屋,枯枝,藍天,都是冷色,下面有零丁的紅綠點綴,整個畫面不冷了。</h3> <h3> 這幅接近單色作品,水墨,即"水用水和墨所作之畫。我國古代繪畫常用朱紅色、青色,故稱畫為"丹青",不難看出,水墨畫是中國畫的表現形式。丹青是朱紅+綠這一基調,以下這幅滿足這些條件了。</h3> <h3> 彎曲的樹干是國畫的輪廓,畫山水畫,必定先用重墨勾畫枝干,再點綠葉,這里我們可以欣賞到枝干的風格了,因為有畫意的感覺才會收編入畫。</h3> <h3> 這也是鐵骨樹干,橫空出世,降落湖面,也屬于攝影的畫風。</h3> <h3> 這個有點象現代國畫,因為后面有西式的高樓,不過也是挺畫意的。</h3> <h3> 水和倒影,舊屋和輕舟也是構成畫意的好題材。烏鎮(zhèn)水鄉(xiāng)景色當然首當其沖了,在照片上做一下后期外理,內涵也豐富了。</h3> <h3> 古樹水鄉(xiāng),柔和的天色,就是創(chuàng)作畫意作品的好環(huán)境,就象一幅水墨丹青。</h3> <h3> 小橋流水,古色水鄉(xiāng),姑娘自拍,小船遠去,都成了畫中的主線條,這些中國風編排入鏡,就是一幅中國風的水墨畫。</h3> <h3> 西塘的水鄉(xiāng)也是中國風的典型,只要構圖得當都是一幅水鄉(xiāng)水墨畫。</h3> <h3> 深秋,銀杏葉的鮮黃在逆光的照射下晶瑩透亮,以古屋的瓦面作背景也是主次分明,有油畫的味道,就看作是油畫吧。</h3> <h3> 籬笆墻的影子也是油畫的好題材,圈起來種的玉米地倒象電影中的某個畫面,逆光才帶來多姿多彩,這是一幅色彩豐富,輪廓鮮明的油畫。</h3> <h3> 溪水,石頭也是山水畫的好題材,石上長滿了盤景般的小樹頗有"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,奔流到海不復回"之勢,不過柔情了許多。記得中國書法家協(xié)會名譽理事胡根天老師送過一幅類似此景的國畫給我父親,所以見到此景我才拍了下來,還要感恩胡老師給我的感覺。</h3> <h3> 模糊的背影為了突出主體也是油畫的表現手法,在攝影領域大光圈就可以創(chuàng)造這種感覺,模糊的是陰暗,光亮的是主體,正符合油畫的畫理,入鏡了。</h3> <h3> 小河彎彎向南流,船上人家豐足食。近處有紅了的水杉,是整幅照片的最大裝點,色彩的對比形成了和諧的構圖,回頭率還是可以的。</h3> <h3> 張燈結彩的場景有一棵孤零的枯木也是鮮明的對照,山水畫都喜歡畫畢時寥寥幾筆枯枝作前景,增加其縱深感,這幅也是有這畫意。色彩清淡多彩,也算是新派水墨丹青了。</h3> <h3> 山水畫難度較大之一是樹干樹枝,下面這幅就象畫板,是高手畫家之真跡,拍到這些,畫意攝影真是天涯何處無芳草哦。</h3> <h3> 風格是畫的靈魂。以下這幅的老樹干枝算得是一雄稱霸了,小橋流水卻被老樹干枝搶盡風頭,變?yōu)橹黧w。這,就是風格,畫意攝影師的畫風。</h3> <h3> 這可算得一幅小家碧玉,平凡的畫面也很多畫意的元素,沒有特色卻有大同,溫柔而通俗。</h3> <h3> 感覺雖然是一種極簡單的心理過程,可是它在我們的攝影藝術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。攝影的感覺是與眾不同了,想著畫的感覺,它真成畫了,想著你心中的意境也就會找到你意念的畫,你有獨特的個人風格,拍出來的就有鋪天蓋地之感,氣吞山河之氣勢,有時一雄稱霸,有時獨樹一幟,有時喧賓奪主,在你手下伸展自如,這就是畫意攝影的畫風,畫筆在你心里而不是腦里。</h3>